地址:黑河市通江路77号
(黑河市教师发展学院心理教研室)
电话:0456-96311, 6762109
QQ群:173566769
在线咨询(微信):13763701856,
13039769649,
13845698164
面对疫情危机、风险压力,许多市民被不安、焦虑、担心、恐慌、寂寞、孤独、厌倦、烦恼、焦躁、郁闷、抑郁等不良情绪所困扰,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、方法,如:网络在线、电话、平面媒体等,指导市民转变不良观念,以淡化消解这些不良情绪。工作中,常听有些人在反复地追问,到底怎样才能消解不良情绪?现就这个问题我们谈一下我们的看法。
情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活动。心理活动具有单体性的特点,即:心理活动都是个体单独完成的。环境、条件只是一种外界因素,这些因素需通过个体内在心理活动起作用。生活中的正常成年个体,都是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、能动的社会个体主体,都负有“独立地维护自我利益、表达自我的意志,掌控着自己的心理活动”的自我责任。对于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个体来讲,怎么才能化解自身的不良情绪,**终就靠你自己的努力。他人的心理援助,只是一种他人的“助人自助”(即:帮助当事人,自己解决其自身的心理问题)。把解决自己情绪问题的希望,寄托在别人身上,到头来是解决不了情绪问题的。用一句话来结束这个话题,就是“靠自己的努力才能**终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”。
疫情之下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,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:
1.树立明确的自我责任意识,自觉地承担起自我责任。对于生活中的正常成年个体,说到自我责任意识,我们觉得是比较好理解的,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,用心把自己的事都做好。这是做人的前提。
有了明确的自我责任意识,我们就可能会在生活中主动积极地处理好我们自己的事。没有事时我们也会主动去做些预案去防事,防患于未然,这样我们就会减少不如意之事的发生,我们的不良情绪也会随之而减少。
树立自我责任意识,对自己负责,不是一时一事,而是需要时时处处都对自己负责。对自己负责是对自己的成长、发展负责。时时管理自己向好的方面努力,时时想着克服自己的不足;处处不忘完善自己,处处提醒自己还需要注意哪些。如果真的时时处处做到对自己负责,就不可能会陷入到不良情绪的泥潭。走出不良情绪的泥潭绝不可以缺少自己对自己负责。
2.要认清我们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原则。
我们生活在充满诸多不可知、不可测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。我们的生活环境会发生许多变数、风险、危机(如:各种自然灾害、生产事故、意外事件等等)。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,我们若是有所了解、提防、准备,当不测发生时,我们至少不至于太恐慌,以至于能做出理性的应对。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,我们应自觉树立危机意识、风险意识、忧患意识,进而增强我们的防范意识。相反,我们生活在这样充满危机、风险的环境中,却对此一无所知、毫不戒备,甚至对其不屑一顾,一味追求安乐享受,希望过着理想化地生活,甚至是随意、任性地生活,当危机降临时,就会使得我们感到惊讶、恐惧,甚至崩溃。一些人在疫情发生之后出现过度恐慌,与思想上对于生活环境缺少应有的认识、缺少危机意识等不无关系。
自然与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客观环境。面对这一环境,对于我们这些报有主观需要与理想的人,我们只能主动地适应环境(含对环境做出可能的改变),在在此基础上,实现我们的各种主观诉求。这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原则。我们不能让环境适应我们,只能主动地改变客观环境。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、改变我们自己的想法。主动适应环境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原则,出于这一原则,我们需要学会接纳身边的事物。领会这一原则,对我们处理疫情期间产生的不良情绪大有裨益。
3.要学会理性地对待情绪。
多数情绪都源于想法。如:对于疫情的恐慌,主要来自对疫情危害的恐惧,而导致的心里慌乱。这种对疫情危害的恐惧,源自对疫情的危害性、对积极救治的有效性、对主动防范的实效性等了解得不****,单单看到了疫情的危害性,而忽视了其他方面。我们可以看看所有的人都是如何对待疫情的危害性的:医护人员工作在战“疫”的****线,直接接触病毒,尽管穿着防护服,但他们的风险性****,他们都在从容地在工作;服务于隔离对象的疫情志愿者,他们要面对曾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,他们很少恐慌;多数居家的居民中恐慌者是少数。
恐慌者产生恐慌的根本原因是恐慌者有令他们恐慌的想法。这些想法是否有充分、真实的依据、合理的程度,不好评说。但有一点是真的,他们的那些想法着实把他们下了够呛。他们的这些想法若能够被淡化些,他们的恐慌可能会相对减轻些。因为那些没有他们那些想法的人没有恐慌。他们陷入不良情绪泥潭之后,若能进行反思是怎样坠入到这个泥潭的,若能发现原因是自己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,改变这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,不良情绪便会随之相应化解。改变一个人是非常困难的,尝试改变一下让自己痛苦、难受的想法还是会可能的。如这自己也做不到,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心理援助。
4.化解不良情绪贵在行动。
化解不良情绪只是个想法,要想变为现实,说一千上道一万**终都需落实到行动上,要靠一点一点地去做。例如:淡化、清理“灾难化想法”,需有这种想法的人,对自己的想法进行理性分析,找出其不切合实际的地方,进行改进,使自己的想法更客观真实。同时,也会使由此产生的紧张、不安、焦虑等情绪得到化解。又如:调适各种不良的情绪,应学着用有关资料介绍的调适方法,如:深呼吸法、运动法等认真地去做。不能还没认真学、还没怎么做呢,就说我不会,我不行。你怎么不会,不会不要紧可以学,不行不算事,可以练吗。再说调适情绪的方法有许多,这个不行还有别的,只要你肯做,总有适合你的。
总是停留在说自己的不良情绪,缺少调节不良情绪的实际行动是一些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者的通病。解决这一问题,化解不良情绪,首先要自我觉察,发现自己的不良情绪;其次,自觉承担起改变不良情绪的责任;再次,就是将改变不良情绪的想法真正付诸与行动。如此还是做不好,可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。
(黑河市心理工作者协会 2021年1月5日)